吹拉弹唱样样会 共谱和谐新乐章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包河区常青街道淝南社区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70岁的老年器乐队,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如今的10人。一路走来,这支老年器乐队的队员们互帮互学、互敬互爱,演奏技艺水平不断提升。在丰富晚年精神生活之余,老人们时常走出社区,登台献艺,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。
今年70岁的刘家祥是这支老年器乐队的发起人之一。年轻时,他当过大队文艺宣传员,擅长吹笛子;退休后,他赋闲在家,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生活无忧,可总感觉生活中缺了点什么。他把自己的感觉和社区里其他几位懂点乐理的同龄人一探讨,大家都有同感。所以几位老人就想找点什么事情做,好充实一下生活,也将自己的余热贡献给社区。组建一支乐队?几位老人的想法不谋而合,说干就干,2012年,淝南社区老年器乐队正式成立。
由于几位老人多年没有摸过乐器,水平也参差不齐,最初演奏时,声音时常走调,甚至还扰民。面对尴尬,几位老人没有气馁,反而越挫越勇,请教名家、观看视频,不断练习、互相纠错,终于形成了默契,演奏出了动听和谐的乐声。老年器乐队小有名气后,社区里的一些老人慕名而来,队伍不断壮大。这些新加入的老人身份各异、技艺有限,老年器乐队组建之初的老问题又重新出现。对此,老队员们没有排斥,而是手把手教,讲解演奏技巧,几经磨合后,新队员的技艺突飞猛进,很快就和老队员们融入到了一起。
虽说是业余器乐团队,可老人们制定了严格的规矩,每周必须聚在一起演练三次,人人都要到场。除了演奏老歌之外,队员们与时俱进,经常上网下载流行歌曲,勤加练习,《新时代》《巢湖美》等新曲目成为拿手曲目。如今,老人们积极参与社区、街道文化活动,身影活跃于社区春晚、校园开学典礼等众多的舞台,广受观众好评,名气也越来越响亮。
老有所乐,老有所为。现如今,淝南社区老年器乐队正在招兵买马,计划增加扬琴、板胡、高胡等器乐,以期能演奏出更加动人的乐曲,给观众带去更好的视听享受。
·余国翠 本报记者 华新红·
